河道治理方案
河道治理方案
河道整治的重要性
河道在行洪、蓄水、航運、水生態保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設施,又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河道整治在蓄水、調節河川徑流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是蓄水防洪的天然“海綿”。因此河道的治理也是一項新的嚴峻的任務。
河道治理在認識上的改變:最初河道只是用于防洪,但簡單的防洪工程帶來的是河道的污染,因此水生態修復理念在近些年來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。
水生態修復
生態河道治理:指在河道陸域控制線內,在滿足防洪、排澇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礎上,通過人工修復措施促進河道水生態系統恢復,構建健康、完整、穩定的河道水生態系統的活動。
河道治理分為三種:以防洪排澇為目標的中小河流治理,以河流健康為目標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,以景觀秀美為目標的濱水景觀營造。
生態河道治理——遵循的基本原則
綜合性原則:河道生態治理應在保證河道防洪、排澇、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充分考慮河流的生態功能、水質凈化、生態景觀等功能的需要,同時兼顧親水活動的安全。
協調性原則:體現河道及周邊區域發展的特點,注重與沿線整體風貌相協調,河道生態景觀與周邊景觀相協調。
自然性原則:堅持恢復河道自然水生態系統生境,以自然修復為主,人工修復為
輔,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現狀河道的形態、地形、水文等條件;物種的選擇及配置宜以本土種為主,構建具有較強的自我維持及穩定的水生態系統。
經濟性原則:與經濟、社會發展同步,因地制宜、節能高效;統籌前期建設與后期管護,盡可能降低前期建設成本和后期的養護費,實現河道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發展。
河道防滲:采用復合土工膜進行防滲
1、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
生態河道治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保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礎之上,恢復河道的生態系統,為各種生態活動提供適宜的環境。因此,在進行河道治理時,應該本著為人們的居住以及各種生物的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目標,對傳統的河道治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、護岸等進行改造,已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?;謴秃拥辣緛砻婺?,一般是對河道中的漿砌石護岸的上半部分進行拆除,換做土料筑堤,自然草皮護坡,還可以采用生態混凝土草坪護坡。
對河道中的混凝土護岸進行部分拆除,有利于河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,形成形形色色的水路,構造出多種形態的適宜生物生存的水環境。同時,河道斷面寬窄不一,深淺不一的變化往往能增加河道的蓄水能力,發揮調節功能,有利于防汛等。同時也有利于增強河道的自我凈化能力,改善河水的質量。